首页 >> 软件 >> 你们觉得高中毕业生应不应该为了一个本科,去读学费为15000的民办本科大学?

你们觉得高中毕业生应不应该为了一个本科,去读学费为15000的民办本科大学?

2024-01-08 软件

你们觉得高中毕业生应不应该为了一个本科,去读学费为15000的民办本科大学?

如果没有复读之路可以选的话,还是值得去读的。民办本科一般从冠名上能区分开来,比如**大学**学院,作为企业HR,在招聘时经常会碰到三本院校的毕业生投简历,虽然在重点岗位我们会优先录用重点本科或者一般本科的毕业生,但在某些一般岗位三本也是可以考虑的比如客服、销售、出纳之类的,用比大专、中专和高中、高自考的毕业生强吧。当然有些上进的孩子,还可以考研,也是有机会逆袭的。另外三本学历也是被国家认可的,考公务员、教、考研什么的也是认可的,对于有些门路的人来说,三本好歹也是本科。所以除非要去复读或者出国,家庭条件许可的条件下,三本还是值得读的。

mayhu57

武汉市职业学校有哪些?

武汉市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一.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 食品生物加工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二.省级重点专业(14个)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应用武汉市第二职业教育中心:工艺美术武汉市财贸学校:电子商务武汉市农业学校:畜牧兽医武汉市财政学校:会计武汉市建设学校:工业与民用建设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印刷技术武汉市艺术学校:戏剧表演、舞蹈武汉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武汉市燃气热力学校:燃气储配与应用武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三.市级重点专业(30个):工艺美术、商品经营武汉市财贸学校:会计武汉市财经学校:会计武汉市实用外语学校:实用英语武汉市建设学校:市政工程武汉市司法学校:法律事务武汉市汽车应用工程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武汉市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武汉市石牌岭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武汉市装潢学校:工业美术武汉市武湖职业高中:园艺(食用菌):、工业造型设计:营销管理、电脑美术设计、电子商务武汉市第三职教中心:标准计量与管理、汽车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武汉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武汉市新洲职业中学:机电技术应用、园艺武汉市经济开发区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武汉市蔡甸区普通中专:机电技术应用武汉市燃气热力学校:天然气工程与暖通武汉市铁道工业学校:空调制冷和设备应用:护理武汉市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录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6所)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 武汉市第二职业教育中心武汉市财政学校 武汉市农业学校武汉市建设学校 武汉市第一轻工业学校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 武汉市财贸学校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 武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武汉市石牌岭职业高中 武汉市新洲职业高中武汉市江夏区职业中学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武汉市机电工程学校 武汉市交通学校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3所)武汉市旅游学校 武汉市艺术学校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 武汉市财经学校武汉市装潢学校 武汉市第三职业教育中心武汉市司法学校 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武汉市中等职业艺术学校 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 武汉市汉南区职业教育中心*武汉市蔡甸区第一职业中学(*为“512”合格学校,享受省级重点学校待遇。)三.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所)武汉市汽车应用工程学校武汉市燃气热力学校武汉市铁道工业学校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武汉市经济开发区职业技术学校武汉市第二商业学校

龙龙香香豆

学历对于找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学历会影响找工作,但如果有突出的工作能力,会降低影响性。说3个和学历有关的求职故事。1,学历不够的得不到面试机会。程序员大力是三本学校的专升本学历,有2年软件开发工作经验,之前服务的公司是外包公司。他觉得做外包项目同工不同酬,而且也不受尊重,想找甲方的工作机会。他知道名字的知名公司,他都投过简历,但是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们的面试机会。有一次在网上和猎头聊,他说了自己的困惑,那些大公司招聘信息是真的吗?从来都没约过我面试。猎头告诉他,想去大公司的候选人很多,所以企业对候选人的学历门槛都有要求的。要求高的要985,211学历,要求低的也是全日制本科,二本以上,最弱的是全日制本科,通过高考考上的本科。2,学历符合要求可以入围。人事专员小美在一家教育公司任职,她也负责公司的招聘工作。公司老板给她招聘工作的建议是,一线执行岗位,工作经验不重要,学历背景和对行业的热情度更重要。公司有很多海外业务,需要策划,项目,执行这些岗位要本科以上学历背景,英语好,最好有海外留学背景。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录用了1个策划和1个项目经理,都是海外研究生学历背景,他们之前的工作一个属于金融行业,还一个属于快消品行业。3,学历不够,经验匹配度高,也有机会。某制造业外企要招聘一个英语流利的厂长,要求有本科学历。候选人Sam开始被猎头推荐,猎头心里没多少把握。他有MBA学历,但是初始学历是中专。企业要求的本科一般是指第一学历。Sam非常自信的告诉猎头,自己一直在欧美外企工作,曾经直接汇报给美国老板,英语工作交流不用担心。这让猎头肯帮他推荐简历试一试。在面试过程中,Sam表现出他优秀的职业素养,岗位经验丰富,管理幅度相当,企业文化类似,英语还很流利。经过几轮面试,Sam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说说我怎么看学历和求职机会的关系。1,常规情况,尤其是校园招聘,学历的重要性最大。2,除了少数大家都想去的优质公司或者自以为优秀的公司会要求985,211学历,一般公司的的学历要求是本科学历,根据求职者人数多少,可能会设定为全日制本科或者后续教育的本科。3,非知名公司对于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可能会放低对学历的要求,但依然存在最低学历门槛,比如大专学历以上。4,对于销售,操作工,快递员这些个人比企业更挑的工作,一般没有学历限制。5,如果求职的各项条件都是平平,那么企业会在意学历条件。6,如果只是学历条件一项偏弱,其他条件都很优秀,那可以凭借其他方面的优势弥补学历的欠缺。优秀的证明包括:同行业同岗位优秀经验,行业口碑,难度大含金量高的行业证书或者荣誉等。建议:如果学历不是很好,但想得到更好公司的更好岗位机会,可以先做好手头的工作,锻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成绩之后就有机会了。

活的像好莱坞大片

学历对于找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到底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这个问题,一直比较有争议。学历是职场的敲门砖,也决定了收入的起点,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大专以下,薪资是有区别的。能力,是在职场起步之后,决定收入的另一个关键。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历决定收入下限,能力决定收入上限。就好像要到达一个终点,有的人坐飞机,有的人坐火车,有的人开车,有的人骑车,虽然都能到,但是到达的时间不一样。从以下这个图表可以看出,目前来说确实是学历高意味着收入高。那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争论?其实这是70、80后和90、00后的职场地位之争。时代因素从年龄段来说,70、80后,在32到50岁之间,90、00后年龄在20-30岁。也就是说20-50岁是目前职场的主力军,而这部分人当中,20-25岁很多人还在上大学,而40岁以后,大部分人会更加趋向于稳定,所以,25-40岁又是职场中最活跃的人群。70、80后七十年代的中国,经济环境和生活条件、教育都还比较落后。有一首有趣的打油诗:"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诠释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那个时代,没有网络资讯,所有的资料和知识只有靠书本获得,更别谈什么智能手机,连BB机和大哥大都是90年代才有。另外,很多家庭都比较贫穷,有的人连小学都没念过,再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女性的文化水平更低,还有很多的文盲。至于上学的,很多人并不是考不上大学,而是考上了大学真的没有钱去念,有的人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去上学了。所以,我们也会经常在网络或者电视上看到一些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一家人靠抓阄决定谁上学。我爸和我说过,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一个星期只有一碗米用来生活,根本没有生活费。有能力上学的,那个时候中专毕业就由国家分配工作。并不是国家要求低,而是那个时代国家的大环境就是抓生产、解决温饱,所以文化高的人都比较少, 各类院校也是寥寥无几。在当时的环境下,导致了很多的70后,学历普遍很低。而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从95年才开始改革,也就是在这之前毕业的中专生,基本是由国家分配工作的,但是95年后毕业的,国家不再分配工作,就得自己去"谋生",于是有一大批80后,刚好处于分配和不分配的交替,就只上到了中专或是大专,其实那个时候能考上中专的都是品学兼优的人,反到是那批学习成绩一般的人去上高中,最后考上了大学。90、00后的时代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行,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已经不用再担心温饱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实行。90、00后的生长环境,比起70、80后,优越了太多太多。网络开始越来越发达,各类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经济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这个时候,老百姓也不再担心温饱,开始重视教育,所以,90后的人,基本都是本科毕业。职场环境10年前用人单位很多的招聘,学历条件以中专、大专居多,而现在几乎都是要求本科以上。近十年来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考公务员和各种事业单位的人特别多,其实为的也是想有一个铁饭碗。而70后,很多人要么已经是事业有成,要么已经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做着一些很基层的工作,比如保洁、保安等等。80后也基本很难再去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或者条件比较优越的职位。从年龄上讲,已经不符合很多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80后,多半从事的是销售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主要是靠嘴吃饭,另外,因为有了很多的经历和经验,从事销售行业,相比90后,会更有优势,也有一些人,事业有成,自己做了老板。如果没有从事销售行业,那么多半以体力劳动为主,比如送快递,工厂、司机等等。90、00后,因为出生的时代影响,从小开始就已经生长在了比较舒适的环境,所以,在毕业后,也更想从事一些相对舒适的工作,工资高、环境好、事情少,最好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对于用人单位来讲,有了那么多年轻一代的高学历人才,刚毕业薪资要求又不高,而80后这批人因为要养家糊口,对薪资要求偏高,所以,用人单位自然更愿意招聘90、00后毕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但是用人单位也会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因为薪资原因,80后不愿意干,因为工作环境,90后又不愿意来,只有少部分用人单位工作环境好,待遇好,但毕竟岗位只有那么多,也有一部分人处于求职难的处境。高学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再过十年,根本就不会存在学历或能力的争论,因为那个时候,80后面临快要退休,高学历毕业就是标配,人人都上大学,那个时候争论的也许就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又或者是什么专业最好。作为80后的一代,大部分人在学历上已经非常的不占优势了。所以这一代人,在职场需要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时间赛跑,付出比90、00后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立足。专业才是最好的出路人才的竞争,从来都不会停息,无论学历高低,都应该努力钻研专业知识。2014年,马云提出了"小而美"的营销理论,这个"小而美",其实是说垂直领域。随着科技发展,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拼的是什么,就是拼专业领域,比如说,都是一个专业的毕业生,那么用人单位,会更偏向于在专业领域有优异成绩的人。你的专业领域是否突出,决定了职场竞争力,这可能是从你大学开始,就需要不断去耕耘的事情。无论你现在是高学历,还是高能力,都不能放弃努力,停止不前终究会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提升,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关注我,十八年职场,小白到高管,职业规划到升职加薪,为您排忧解难!

买个小布丁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摆到当今社会应是什么地位?

制度不完全一样,科举考出来的举人、进士可直接受官,进士一般实授县令,考虑到当时一个县只有区区几个官,其它都是吏,全国的官员数量也非常少,县令的考核都要通过吏部,用句话说,是部里管的干部,因此,进士出来授官后的地位,比咱们目前的县级领导要高的多,如果硬要比的话,用考试本身做一个比较,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以明清为例:设高考=乡试,都是有省排名的考试童生相当于高考总人数则:秀才=各省排名靠前211录取生,举人=各省排名靠前985录取的学生。进士=各省清北录取的学生。经过综合考虑与计算,乾隆年间各省乡试举额分配情况如下:清朝前期乡试分省定额录取情况表省份 直隶 江南 浙江 江西 湖广 福建 山东 河南 山西 广东 陕甘 四川 广西 云南 贵州举人名额 102 114 94 94 93 85 69 71 60 72 61 60 45 54 40科试人数 8160 9152 7520 7520 7440 6800 4140 4240 3600 4320 3660 3660 2250 2700 2000文化发达地区录取率明显低于相对落后地区,这样规定举额和录取比例,旨在保持录取的区域公平.进士名额:300,举人名额:1114,乡试人数:77162,举人考进士录取比例为26.9%,秀才考举人比例为1.44%,秀才可录取进士的比例为0.39%,估算童生到秀才选拔比例为10%,则童生可录取进士比例为0.039%,万分之3.9,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3900名。录取比例为万分之3.9,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390名,清北录取,童生录举人,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名,985最靠前学校录取。童生录秀才比例以高考人数1000万计,录取人数为144820,录取比例为万分之144.8。以100万人参加高考为例,相当于14482名,211好学校录取。考虑到正常科举三年一科,以上比例还要适当减少。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高考高中毕业可以参加,但乡试只有秀才方有资格参加。乡试中举,取得举人资格才可以参加会试。以明清为例,会试人数约数千到万余不等会试选拔300人,称为进士,参加殿试。在科举考试中竞争最激烈的是乡试,因此实行乡试中举分省定额制,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乡试中举名额为:直隶(今南京)100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等省各40人,广东、广西各25人,总计470人。明宗景泰七年(1456年),各省录取举人的定额为:北直隶(今北京)、南直隶(今南京)各135,江西95,浙江、福建各90,湖广、广东各85,河南80,山东75,四川70,陕西、山西65,广西55,云南30。此后一直到明末,各省举额沿用此数,只有云南逐步递增从40、45增至50名。后来贵州举额从云南分出来,云南45,贵州增至30。明代分省定额的依据是各省总人口数与上年的考生数(按1/30来确定举额),力求地区之间名额分配公平,避免引发民族矛盾与社会骚乱。清朝沿袭明朝的乡试分省配额制的同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又进一步完善了录取制度。较明代更为具体,在确定各省举额时综合考虑该省的人口总数、考生总数、贡赋情况、教育发达程度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等多种因素。如乾隆九年(1744年)规定:“直隶、江南、江西、福建、浙江、湖广为大省,准其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八十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为中省,每举人一名,录送科举六十名,广西、云南、贵州为小省,每举一人,录送科举五十名。”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妍小然

高考成绩不理想可以自考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吗?

全日制自考本科,没有这么个说法。全国的高等教育分两种,一个是全日制统招教育,一个是非全日制教育。全日制教育只有一种就是通过高考,在省招生考试院填报志愿,达到一定录取分数录取到某高校,全日制在学校里读书,获得统招学籍,取得国家统招的书。上面写的是:普通高等学校书第二种,就是进修学历。包括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这类的学历是进修学历。也就是所谓的第二学历。高考和网络教育是受到学年限制的,一般是两年半到三年毕业。而自学考试是按学分的,最快的话是一年毕业。高等教育如何选择1、高中毕业生无论如何要选择统招全日制统招学历,考公务员,找工作,考事业单位首选。2、社会人员可以通过高考、自学考试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湖南文理学院 物联网 自考本科专科1、机构合作,通过率高2、毕业时间短,1-1.5年毕业3、费用低具体详细咨询

白马小王爷

高中毕业后能做什么?

高中毕业,目前只有两条出路,1、打工2、去职业学校学习个人是建议第二个选择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打工是迟早都要打的,不如先做好了准备再去。3、学个一技之长,国家以后会培养高技能人才。每个行业只要用心去做都可以成为佼佼者[赞][赞]。

葛雪正

为什么有些人对专科生存在偏见,专科生真的那么差吗?

对专科生有偏见十分正常,试问当今升入一本的学生素质怎么样,升入二本的又是怎样的素质,再轮到专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素质?说得不客气一点,专科生大多数人在中学时代绝对处于三四流水平,再加上读大学时又有多少人在认真读书呢?这样水平的人在大学里混三年出来,专业知识水平就可想而知了,不要责怪社会对专科生有什么偏见了。与其怪人不如怪已,如果你觉得社会对你有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自强,不要怨天尤人,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用自己的实力或业绩不断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就行了!要相信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若是煤碳用太阳光照射也难发光的。有点知识常识的人都知道,专科和本科不在一个知识层次上。而985和211的学校出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学霸级的,比一般的本科又高出一个层次。虽然不乏有高分低能者,专科中或许有时也藏有夜明珠,但总体来说,985和211出来的大学生不论知识层面或创新能力都要比专科出来的学生略胜一筹,甚至在独立完成企业交给的任务或工作中都要比专科生完成得更迅速更完美。企业招的是人才,企业并不是慈善机构,企业在招人的时候,为了公司的创业和发展,当然招学历高的,招排名靠前和声誉好的大学出来的毕业生,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招进来的都是人才,是为企业更好发展的生力军。学历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自然要求就不一样,比如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肯定愿意接受高中生,因为受过高教育处理问题方法不同。现实是残酷的,就拿自己来说,我自己就是专科生,有职业证书,但由于三个原因很难找到工作,或许是自己还不够优秀,第一.学历低。第二.没有工作经验。第三.没有本专业的关系。就凭这三点,我所学的专业到今年毕业的那天就注定画上了句号。但是我没有放弃,我依然努力学习,准备考试,只要有一丝阳光,就会有被沐浴的机会。我们不能说专科生就是差,但就目前的教育体系来说,专科生和本科生仍然是没有多少可比性的。当然,社会上有一些工作专科生、本科生都能做,比如中介、销售等等。专科生想要实现逆袭,还是应该首先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跑道,不要到不适合自己的跑道上去被碾压

先声必奇蒙脱石散
腹泻拉水吃什么药
怎么使用阿莫西林治疗咽炎
胃热口臭
胃里反酸烧心怎么回事
友情链接